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A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 授课单位: 计算机学院
学时: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厚溥集团
2016年3月13日
学分:3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2016年3月2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Java编程基础》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针对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主要落实在软件开发上,软件开发需要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三大技能的支撑。
课程作用 本学习领域主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技术和作为一个程序员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武汉8+1城市圈IT行业培养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本学习领域先修学习领域:《计算机应用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Java编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能够开发简单的应用项目。
(一)准确定位,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目标,针对Web应用开发领域,明确课程目标及定位。将课程定位为突出技术实用性与再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作为程序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
(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的组织上,既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实际上机操作和调试能力。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考核。除了采用常规考试之外,我们还设计了上机考试、实习实训考试、答辩式考试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努力做到“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1.3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本学习领域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设计理念,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展开教学,选取实际的企业项目作为学习载体,以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的讲解贯穿于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随着项目的进展来推动知识的扩展。根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规划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确定学生实训任务。在循序渐进完成项目开发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内容组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一个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真实项目(银行客户管理系统)作为教学载体,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进行相应的分解,科学地设计了六个学习情境。通过学习情境的构建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重组,并融入到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项目的进展,知识由易到难,能力的培养由窄到宽,课程内容和项目开发内容相一致,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同时,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适度提升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安排
学习情境1:Java语言概述 参考学时:4
|
学习目标
|
1.了解Java语言特点;
2.掌握Java程序开发过程;
3.掌握Eclipse的基本用法;
4.掌握Java程序结构组成。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1.程序设计语言
| 程序与指令,计算机语言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Java平台
| Java语言特性,Java平台版本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3.Java集成开发环境
| Java集成开发环境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4.使用Eclipse开发Java应用
| 创建工程,创建Java源文件,编写代码,编译运行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5、Java程序结构组成
| Java程序结构组成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学习情境2:变量和数据类型 参考学时:16
|
学习目标
|
掌握标识符的命名规则;
了解Java的关键字;
掌握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掌握String、Scanner类的用法;
掌握自动类型转换;
了解强制类型转换。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1.变量与常量
| 变量与常量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标识符
| 标识符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3.关键字
| 关键字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4.数据类型;
| 数据类型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5、变量的声明及使用
| 声明变量,使用变量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6、数据类型转换
| 自动类型转换,强制类型转换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7、使用Scanner录入数据
| 使用Scanner录入数据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学习情境3:运算符和表达式 参考学时: 6
|
学习目标
|
理解表达式;
掌握赋值运算符;
掌握算术运算符;
掌握关系运算符;
掌握逻辑运算符;
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表达式
| 表达式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 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 一元运算符,二元运算符,复合赋值运算符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条件运算符
| 条件运算符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运算符的优先级
| 运算符的优先级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
学习情境4:分支结构 参考学时:8
|
学习目标
|
1.掌握if条件结构;
2.掌握多重if语句;
3.掌握嵌套if语句;
4、掌握switch结构。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1.块作用域
| 块作用域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分支结构之if-else
| If语句,if-else语句,嵌套if语句,多重if语句。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3.分支结构之switch
| 分支结构之switch;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学习情境5:循环结构(1) 参考学时:12
|
学习目标
|
1.理解循环四要素;
2.掌握while循环;
3.掌握do-while循环;
4.掌握for循环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1.为什么要使用循环
| 为什么要使用循环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while循环
| while循环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3.do-while循环
| do-while循环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4.for循环
| 基本用法,逗号运算符,For循环的变化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学习情境6:循环结构(2) 参考学时:12
|
学习目标
|
1.掌握嵌套循环;
2.掌握break的用法;
3.掌握continue的用法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1.嵌套循环
| 嵌套循环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break语句
| break语句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3.continue语句
| continue语句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4.使用Eclipse对Java程序进行调试
| 使用Eclipse对Java程序进行调试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学习情境7:数组 参考学时:12
|
学习目标
|
1.熟练使用一维数组;
2.使用二维数组;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1.数组
| 数组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数组的声明
| 数组的声明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3.数组的初始化
| 数组的初始化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4.数组的使用
| 数组的使用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5.使用length属性测定数组长度
| 使用length属性测定数组长度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6、二维数组
| 二维数组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7.常见应用
| 求最大值(最小值),求平均值,对数组进行派排序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
学习目标
|
1.了解JAVA的方法;
2.掌握方法的调用;
3.掌握方法的参数;
4.掌握变量作用域;
5.掌握数组作为参数;
6.掌握类与类之间相互调用
|
学习任务
|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
任务名称
| 任务主要内容
|
1.方法
| 方法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方法的定义
| 方法的定义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3.方法的返回值
| 方法的返回值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4.方法的参数
| 带参数的方法,数组作为参数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5.变量的作用域
| 变量的作用域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6.类之间的相互调用
| 类之间的相互调用
|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
2.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HTML的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在项目实战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程序调试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今后学习JavaScript编程技术和从事软件编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专业能力
1.了解INTERNET基本常识,掌握网页的设计方法;
2.掌握HTML基本语法;
3.掌握Dreamweaver的基本操作;
4.掌握CSS的基本用法;
5.掌握DIV+CSS的网页布局方式;
6.能够设计简单的静态页面。
(二)方法能力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社会能力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2.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积极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3.具有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5.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学习领域由HTML和Dreamweaver简介、使用CSS层叠样式表对网页进行布局、使用CSS层叠样式表对网页进行布局、通过超链接伪类、横向列表等实现导航栏、模板运用于网站及某公司宣传页面首页的制作的整体实现五个学习情境组成。
学习情境
| 情境描述
| 学习内容
| 参考学时
|
1
| Java语言概述
| 首先让学生认识互联网,了解INTERNET相关基础知识,在让学生知道网页的组成以及编写网页的常用工具Dreamweaver,最后来认识HTML语言的相关知识;
| 1.了解Java语言特点;
2.掌握Java程序开发过程;
3.掌握Eclipse的基本用法;
4.掌握Java程序结构组成。
| 6
|
2
| 变量和数据类型
|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网页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再该阶段介绍盒子模型,让学生知道网页又是如何布局的,最后通过学习层叠样式表来对网页进行简单的定位;
| 1.掌握标识符的命名规则;
2.了解Java的关键字;
3.掌握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4.掌握String、Scanner类的用法;
5.掌握自动类型转换;
6.了解强制类型转换。
| 16
|
3
| 运算符和表达式
| 进一步通过学习CSS的相关属性来对网页进行美化,并通过学习超链接伪类和横向列表来实现各式各样的导航栏
| 理解表达式;
掌握赋值运算符;
掌握算术运算符;
掌握关系运算符;
掌握逻辑运算符;
6.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
| 6
|
4
| 分支结构
| 学会使用Dreamweaver创建网站,创建模板,并能够通过模板创建风格相同的网页
| 1.掌握if条件结构;
2.掌握多重if语句;
3.掌握嵌套if语句;
4、掌握switch结构。
| 8
|
5
| 循环结构(1)
| 给学生一个实际公司网站主页的效果图,并提供相应的图片素材,让学生有真实开发网站的效果
| 1.理解循环四要素;
2.掌握while循环;
3.掌握do-while循环;
4.掌握for循环
| 12
|
6
| 循环结构(2)
|
| 1.掌握嵌套循环;
2.掌握break的用法;
3.掌握continue的用法
|
|
7
| 数组
|
| 1.熟练使用一维数组;
2.使用二维数组
|
|
8
| Java中的方法
|
| 1.了解JAVA的方法;
2.掌握方法的调用;
3.掌握方法的参数;
4.掌握变量作用域;
5.掌握数组作为参数;
6.掌握类与类之间相互调用
|
|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本课程所属软件技术专业为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软件技术专业构建了“工学交替”、“课堂与项目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2师资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任课教师能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对应岗位直接对接,实现企业开发团队与实际项目应用于教学过程,课程学习与项目开发实训合二为一。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专任教师100%为双师素质教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中包含从软件企业研发一线的行业专家,直接承担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团队成员80%同时具备学院讲师、企业工程师双重资格。
4.2教学方法建议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引入实用的任务,以任务的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随着任务的不断拓展来推动整个课程的进展。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以实际工作中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为出发点,采用“五步”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描述、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五大步骤,分别对应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五个工作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程序开发的步骤和流程,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进行项目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法教学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提问,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从而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一)本课程考核类别为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
(二)总评成绩的计算
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含出勤20%和课内实验20%)。
【课程设计】
内容:学生根据选题完成一个完整的Web应用项目,即业务建模→分析需求(需求建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的物理实现。
目的:掌握Web应用开发方法;了解软件开发全过程;熟练使用相关工具软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的能力。
课程考核学生评价标准
评价
等级
| 典型工作任务
完成情况
| 专业技能标准
| 综合素质体现
| 备注
|
A
(100~90)
| 项目功能达到验收标准,文档详细准确
| 能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要求进行开发;代码清晰;框架运用正确;功能实现完整;技术运用全面
| 学生体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 建议将项目组验收与学生自评相结合,通过取均值给出等级
|
B
(89~70)
| 项目功能基本达到验收标准、文档基本准确
| 能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要求进行开发;代码清晰;使用框架;基本功能实现
| 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用
|
C
(69~60)
| 项目基本达到验收标准,文档规范性不符合要求
| 能基本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要求进行开发;各个阶段会应用建模技术;基本功能实现
| 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用
|
D
(59~0)
| 项目达不到验收标准
| 不能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要求进行开发;基本功能没有实现
|
|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等级
| 标准
|
学生合格率
| 学生优秀率
|
优秀
| 90%以上
| 30%以上
|
良好
| 80%以上
| 20%以上
|
合格
| 70%以上
| 5%以上
|
不合格
| 低于70%
| 5%以下
|
4.4教材编写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C#应用程序开发职业核心能力。
(2)工作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建C#应用的相关技能,了解C#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业过程,并能够独自完成企业级的常规C#应用程序的开发。
(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数据访问与表示、C#程序开发
(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C#应用的理论基础、全球化与本地化、个性化和主题。
(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性能调优与跟踪检测技术、C#移动应用开发。
(6)练习:实训习题能结合相关知识点。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推荐教材:《Java Base》,美国硅谷SVSE软件工程师认证课程教材,2012-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