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授课单位:计算机学院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宋焱宏 2016.5.1
学分: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鲁立 2016.6.1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GNS3平台,来规划和配置适合大型计算机网络的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应用领域,掌握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技术,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商务级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核心知识的基本技能,并为就业和继续学习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与实际计算机网络规划过程高度仿真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掌握大型网络规划的过程、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技术的使用方法、模块化网络的搭建配置与测试等操作技术,达到网络规划设计师岗位、网络维护岗位的技术水平。学生通过对大型计算机网络规划和配置工作过程的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主要学习使用GNS3平台,规划和配置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
1.2课程基本理念
“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等。在模拟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从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顺序。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课程,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按照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理论掌握技术,通过项目应用来加深对技术的掌握,最后来总结对该理论的理解和总结以提高水平。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课程教学遵循“案例、分析、讲解、演示、实训、评估”这一“行动”过程序列;在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知识,主动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课程强调“为了项目工作而学习”和“通过项目工作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胜任程大型网络规划设计师、网络维护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要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人”和“职业人”,更要成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和能参与中外合作的“国际人”。学生不仅要获得就业实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更要获得内化的职业能力,在今后变动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不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是《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
典型任务确定学习内容:与计算机网络一线实践专家进行研讨,以网络设计师、网络管理员在岗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内容。
任务驱动引领教学:以任务引领教学,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和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
工学结合实施情境教学:基于大型网络规划和配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实施教学,课程强调“为了项目工作而学习”和“通过项目工作来学习”。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可直接在企业就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多元能力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改变过去老师一人评价的一言堂制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评价模式,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呈现、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将课程考核与企业招聘面试融合在一起,形成课程、招聘一体的多元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2、课程目标
依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建大型计算机网络和相应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的技术,在职业技能上达到熟练组建和配置大型计算机网络、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要求,同时,将自学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全面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具体目标为: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课程中所介绍的有关的网络基本术语、定义和功能,掌握相关操作的要求和技巧,掌握主流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技术元素。
(2)能够对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区别与总结
(3)对最新网络设计技术和路由器交换机的性能发展有所了解。
2.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技术学习和迁移能力、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在教学实训过程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思考,勤总结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3.社会能力目标
(1)对所从事工作和所专注的领域,充满热情。
(2)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实践实现,检验、判断各种技术问题。
(4)善于和同学讨论,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3、课程内容与要求
1.学习情境安排及课时分配表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子学习情境
分配学时(H)
学习环境
|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
| 情境一网络规划和交换机工作原理
| 子情境1 网络规划
| 2
| GNS3
|
子情境2 交换机工作原理
| 2
| GNS3
|
情境二 VLAN、Trunk和VTP
| 子情境1 VLAN和Trunk
| 2
| GNS3
|
子情境2 VTP
| 2
| GNS3
|
情境三 聚合交换机链路
| 子情境1 聚合交换机链路
| 2
| GNS3
|
情境四 传统的生成树协议和生成树定制
| 子情境1 传统的生成树协议
| 2
| GNS3
|
子情境2 生成树定制
| 2
| GNS3
|
情境五保护生成树协议拓扑和高级生成树
| 子情境1 保护生成树协议拓扑
| 2
| GNS3
|
子情境2 高级生成树
| 2
| PT
|
情境六交换机接入安全和VLAN的安全
| 子情境1 交换机接入安全
| 2
| GNS3
|
子情境2 VLAN的安全
| 2
| 真实设备演示
|
情景七 多层交换
| 子情境 1 VLAN间路由
| 2
| GNS3
|
子情境2 DHCP和DHCP中继
| 2
| GNS3
|
情景八路由器冗余
| 子情境 1 HSRP
| 6
| GNS3
|
子情境2 VRRP
| 4
| GNS3
|
子情境3 GLBP
| 4
| GNS3
|
情景九Ospf多区域与虚链路
| 子情境1 Ospf多区域
| 2
| GNS3
|
子情境2 虚链路
| 2
| GNS3
|
情景十路由重分发
| 子情境1 RIP和OSPF重分发
| 2
| GNS3
|
子情境2 RIP和EIGRP以及OSPF和EIGRP重分发
| 2
| GNS3
|
情景十一策略路由
| 子情境1 基于源IP的策略路由
| 2
| GNS3
|
子情境2 基于数据包大小和应用的策略路由
| 2
| GNS3
|
情景十二QOS
| 子情境1 WFQ和QW
| 2
| GNS3
|
子情境2 PW和CWFQ56
| 2
| GNS3
|
情景十六复习
| 子情境1 IP和VLAN规划
| 2
| GNS3
|
子情境2 交换机的高级技术配置
| 4
| GNS3
|
子情境3 路由器的高级技术配置
| 4
| GNS3
|
子情境4 网络连通性测试
| 2
| GNS3
|
总计
| 72
|
|
4、课程实施
1.学生基础条件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前期必须学习过《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课程。
2.教师职业条件
由于本课程所具有的独特特征,所以要求最好有两名以上一线的专职教师讲解本课程,专职教师需要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掌控能力强、教法先进灵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经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探讨。
3.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练习法等。
4.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分为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期末考试主要采用上机操作的考试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期末成绩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主要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考勤情况和实践性环节。考勤记载学生是否旷课、请假等,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实践性环节主要记载学生课堂实验的完成情况。其中,考勤和实践性环节各占平时成绩的50%。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选用教材
(1)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参考资料
《思科网络实验CCNP(交换机技术)实验指南》王隆杰,电子工业出版社
《思科网络实验CCNP(路由技术)实验指南》梁广民,电子工业出版社
《CCNP SWITCH(642-813)认证考试指南》王兆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CCNP ROUTE(642-902)认证考试指南》王兆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6、其他说明
1.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2.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对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技术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规划基础,及熟练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技术。最终目标是学习完路由器和交换机高级技术以后学生能够掌握大型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开配置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准备,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形式,注重实践应用环节的教学训练。达到知识和技能升华的最终目的,完成岗位就业前的系统训练过程。
本课程的难点:保护生成树协议拓扑,高级生成树协议,交换机接入安全,VLAN的安全等。
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实践操作和现实生活现象的结合,将较为抽象的操作融合与实际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不停学习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更新让学生学到当前最新的应用技术。教师要和学生讨论和沟通同时借助网络来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