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B
适用专业:软件测试技术 授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学时:10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杨国勋
2014.5.20
学分:6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罗炜
2016.5.21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属软件测试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以企业人才标准作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围绕着Java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生掌握Java应用程序设计的编程规范、设计思想和技术,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武汉及周边地区IT行业培养合格的Java软件工程师。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Java高级程序设计》前导课程有《Java初级程序设计》、《静态网页设计》。后续课程是《Java Web应用开发》。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设计理念,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展开教学,选取实际的企业项目作为学习载体,以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的讲解贯穿于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随着项目的进展来推动知识的扩展。根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规划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确定学生实训任务。在循序渐进完成项目开发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
1.3课程设计思路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引入企业代表性项目,以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随着项目的不断拓展来推动整个课程的进展。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以实际工作中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为出发点,采用“五步”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描述、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五大步骤,分别对应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五个工作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程序开发的步骤和流程,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进行项目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法教学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提问,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从而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2.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和编程规范,在项目实战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程序调试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今后学习Java Web应用编程技术和从事软件编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职业能力目标按下面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专业能力
1)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掌握Java异常处理;
3)掌握Java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实现;
4)掌握Java多线程编程;
5)掌握Java输入输出编程;
6)掌握Java的数据库编程;
7)具有基本编程能力,能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能力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2)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积极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3)具有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5)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 情境描述
| 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
| 课时
|
1.GUI程序开发
| 1.1构建基本页面
1.2处理各种组件上的事件
1.3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
| 1.AWT中的基本GUI组件、基本布局
2.事件授权模型、复杂的GUI组件
3.多线程、I/O处理
| 30
|
2.基于网络Java程序开发
| 2.1构建客户端界面
2.2客户端事件处理
2.3构建服务器端界面
2.4服务器事件处理
| 1.Swing组件的应用
2.网络编程,网络访问过程中的异常处理
3.网络编程,多线程编程的应用
| 30
|
3.信息管理系统
| 3.1构建基本的信息管理系统布局
3.2构建系统的多个页面,并能够响应各种事件
3.3访问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 1.Swing中的简单组件应用。
2.复杂的布局方式的应用
3.Swing表格组件等复杂组件的应用,多种事件处理的方法
4.JDBC的应用、数据访问的操作
| 48
|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要求配备有,Intel及其兼容计算机,Pentium1GHz或者更高处理器;1G内存计算机的机房。
校外实训基地要求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实习指导和管理,并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要求提供案例库;电子教材;学习网站等网络资源。
4.1.2师资条件
教师队伍要求年龄层次清晰,梯队结构合理,要求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要求具有“双师”结构的特点。
教学团队要求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
4.2教学方法建议
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1)“项目驱动”教学法
在讲解知识点之前,通过一个实际的项目,引出知识点。为了解决项目的问题,讲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兴趣。
(2)分层实践教学法
终坚持以技术应用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实行层次化分阶段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3)与职业认证结合教学法
教学中贯穿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课程考核内容来源于等级考试试题库。与职业认证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学习动力。
(4)问题引导法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以问题的设计和回答为主要形式,实施要点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
(5)案例教学法
围绕一定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6)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学生通常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角色扮演是在模拟状态下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地获取多种工作经验,锻炼能力的机会。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能够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其中形成性评价注重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情况,结合平时表现,进行综合打分。打分标准如下:
评价指标
| 所占比例(%)
|
课程的
参与度
| 出勤情况
| 5
|
回答问题的情况
| 5
|
作业的完成情况
| 10
|
实践任务
的质量
| 课堂实践完成的质量
| 15
|
参与交流的次数
| 5
|
期末考试
| 期末考试
| 60
|
总评成绩
|
| 100
|
4.4教材编写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Java应用程序开发职业核心能力。
(2)工作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创建Java应用的相关技能,了解Java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业过程,并能够独自完成企业级的常规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
(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Java应用程序开发。
(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Java应用的理论基础、全球化与本地化、个性化和主题。
(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性能调优与跟踪检测技术。
(6)练习:实训习题能结合相关知识点。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习资料资源:
(1)推荐教材:
《Java高级程序设计》,王路群著,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2,ISBN 978-7-5084-3907-5
《Java从入门到精通(实例版)》,明日科技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9,ISBN 7302287546
(2)推荐参考书:
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6.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