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B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 授课单位:计算机学院
学时:108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刘 嵩2013.7.12
学分:6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谢日星2013.9.1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WEB应用程序设计基础—JSP》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属专业核心课程。它涉及Java WEB应用开发的核心基础知识和技术,涵盖计算机网络配置、硬件环境搭建及配置、JSP技术、Servlet技术、JavaBean技术、MVC开发模式、数据库设计等各项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训练学生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的作用:针对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同时具备桌面应用和WEB应用的开发能力。本课程定位于在学生具备一定Java桌面应用开发能力以后,培养学生的WEB应用开发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前导课程:
《Java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SQL程序设计》,《UI制作》。
(2)后续课程:
《Java EE轻量级框架开发》。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本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兼顾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设计理念,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展开教学,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尽量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将知识的讲解贯穿于任务的开发过程中。根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规划教学进度,组织课堂教学,确定学生实训任务,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做到学习与工作的融合。
1.3课程设计思路
除去关键知识点的讲解,针对学生情况,打破原有的知识分块模式,遵循先够用后升华的原则,通过选择一个常见的网站项目,将具有代表性的任务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日常实际上网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如保存cookie、防止用户非法登录、验证码、网上投票,网络购物等。各个知识点沿着项目主线展开,根据项目的每个模块整理出相关的知识点要素,重新组建各个知识环,环环相扣,避免了知识点零散,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病。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掌握,同时也清楚明白整个网站构建所需的架构及其他知识。整个形成一套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同时针对每个功能模块的设计,采用UML来进行这一系列的建模,使学生能够将眼光不仅仅拘泥在程序设计的代码细节上,也能理解软件工程思想,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为己所用。
2.课程目标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Java WEB应用开发的核心基础知识和技术,了解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业过程,并独立实现基于JSP/Servlet技术和MVC模式的小型Java WEB应用。
职业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WEB应用设计
WEB应用开发
阅读程序
分析程序
软件文档书写
将模型用编码实现
信息检索
使用MyEclipse开发工具
| 自主学习
制定项目计划
管理控制
交流学习
独立思考
开拓创新
分析判断
| 团队协作
沟通交流
社会责任心
职业道德
服务意识
保密意识
|
3.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
| 情境描述
| 职业能力
(知识、技能、态度)
| 课时
|
1.搭建JavaWEB开发环境
| 介绍Java WEB的基本概念与优势;下载并按照JDK、Tomcat、MyEclipse和MySQL;配置Java WEB开发环境,并在MyEclipse中开发第一个Java WEB应用程序
| 学生能使用开发工具MyEclipse进行Java WEB应用的开发、部署和运行。
| 8
|
2.使用JSP
| 介绍JSP语法及内置对象的使用;使用JSP创建Java WEB应用:猜数字游戏、模拟购物车功能
| 学生能开发基于JSP的WEB应用
| 24
|
3.使用JavaBean
| 介绍JavaBean的作用和用法;使用JavaBean实现注册表单
| 学生能进行基于JSP+JavaBean的WEB应用开发
| 8
|
4.使用Servlet
| 介绍Servlet主要技术及Servlet过滤器的使用;使用Servlet模拟购物车;使用过滤器解决中文乱码问题
| 学生能进行基于JSP+JavaBean+Servlet的WEB应用开发;能在WEB项目中合理运用过滤器
| 16
|
5.使用MVC模式
| 介绍MVC模式;按照MVC模式开发在线留言程序
| 学生能运用MVC模式进行WEB应用的开发
| 8
|
6.访问数据库
| 介绍JDBC技术;在WEB应用中连接和访问(添、删、改、查)数据库
| 学生能开发基于MVC模式的WEB数据库应用系统
| 12
|
7.综合训练:新闻发布系统
| 介绍新闻发布系统的需求,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实现基于MVC模式的小型Java WEB数据库应用系统
| 学生能综合运用JSP/Servlet技术、JavaBean技术、MVC设计模式、数据库技术等进行Java WEB应用的开发
| 32
|
4.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
(1)硬件要求:
Intel及其兼容计算机,P4或者更高处理器;1G及以上内存;10GB以上的硬盘空间。
(2)软件要求:
Windows XP及以上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JDK,Tomcat,MySQL,SQLyog,MyEclipse等开发工具;教师机和学生机安装和配置多媒体教学软件。
4.1.2师资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职业能力
| 知识结构
|
良好的个人素质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较强的实践能力
| Java WEB应用开发及其相关课程知识
数据库应用知识
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管理等
|
4.2教学方法建议
讲解课程不能再以课件为中心,照屏宣科。而需尽量保证知识推理过程需板书,老师边写边讲,使学生与教师思想同步。关键知识点上需要使用案例,且所有代码都在真实的开发环境上开发,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师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编码工作。
4.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其中形成性评价注重平时表现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情况,结合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形成性评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专业能力
| 知识的运用能力
| 20
|
程序编写及阅读能力
| 20
|
程序调试能力
| 10
|
方法能力
|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5
|
自主学习能力
| 15
|
社会能力
| 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 10
|
出勤
|
| 10
|
合计
|
| 100
|
终结性评价主要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或上机考试。
课程总成绩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占60%。
4.4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
(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Java WEB应用开发的核心基础知识和技术,了解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业过程,并能独立实现基于JSP/Servlet技术和MVC模式的小型Java WEB数据库应用。
(2)工作任务:小型Java 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3)实践操作:JSP技术的应用、JavaBean技术的应用、Servlet技术的应用、JDBC技术的应用、应用MVC模式开发小型WEB系统。
(4)知识拓展:JavaScript技术在WEB应用前台的使用。
(5)练习: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
教材应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习资料资源:
推荐教材:
1.《Java Web应用程序设计》,栗菊民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2)推荐参考书:
1.《精通JSP-Web开发技术与典型应用》,张新曼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
2.《JSP应用开发详解(第三版)》,刘哓华、张健、周慧贞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6.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