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各级各类课题结题规范一览表(2018年3月19日更新)
|
序号
| 课题来源
| 课题类别
| 结题流程
| 申请结题时需提交的结题材料份数
| 结题材料内容要求
| 结题评审时需提供的结题材料份数
| 结题形式
| 结题评审部门
| 评审专家来源
| 专家组人数
及构成
| 评审后需提交的结题材料份数
| 提交结题材料要求
| 已结题课题材料的留存
|
1
|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 管理类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结题报告书 (表1-4) ;5.研究报告;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制度文件、被相关部门应用或采纳的证明材料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如调查问卷等。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或通讯结题均可
| 科技处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人,校内校外专家皆可,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2.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存1套
|
2
| 技术类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结题报告书 (表1-4) ;5.合作单位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证明(需签章);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1、其他过程性材料,如调查问卷等。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或通讯结题均可
| 科技处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人,校内校外专家皆可,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2.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存1套
|
3
| 咨询类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结题报告书 (表1-4) ;5.咨询报告;6.合作单位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证明(需签章);7.项目申请书 ;8.立项文件;9.开题报告;10.阶段性成果;11、其他过程性材料,如调查问卷等。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或通讯结题均可
| 科技处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人,校内校外专家皆可,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2.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存1套
|
4
| 培训类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结题报告书 (表1-4) ;5.授课方案;6.学员名单;7.合作单位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证明(需签章);8.项目申请书 ;9.立项文件;10.开题报告;11.阶段性成果;12、其他过程性材料等。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名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或通讯结题均可
| 科技处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人,校内校外专家皆可,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2.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存1套
|
| 党建研究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结题报告书 (表1-4) ;5.研究报告;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制度文件、被相关部门应用或采纳的证明材料等。14、其他过程性材料,如调查问卷等。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或通讯结题均可
| 科技处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人,校内校外专家皆可,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2.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存1套
|
5
| 武汉市教育局
| 教研(科研)一般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市教育局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教研(科研)结题报告书 (表1-4) (注:结题报告书中“经费决算”下面务必粘贴已走完报销流程的支出证明单复印件。)5.研究报告;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8.开题报告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著、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通讯结题均可。
| 市教育局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人,校内校外专家皆可,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2.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存1套
|
6
| 教研(科研)重点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报送市教育局申请结题→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市教育局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教研(科研)结题报告书 (表1-4) (注:结题报告书中“经费决算”下面务必粘贴已走完报销流程的支出证明单复印件。)5.研究报告;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8.开题报告: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著、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结题
| 市教育局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5人,校外专家占2/3以上,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存1套
|
7
| 产学研项目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报送市教育局申请结题→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市教育局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教研(科研)结题报告书 (表1-4) (注:结题报告书中“经费决算”下面务必粘贴已走完报销流程的支出证明单复印件。)5.研究报告;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8.开题报告;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著、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专家现场评审为主,企业、用户或第三方鉴定为辅
| 市教育局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专家组5人或7人(校外占2/3以上),职称为高级工程师或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
| 2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存1套
|
8
|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
| 一般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市规划办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5.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等级评定表;6.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意见表;7.研究总报告;8.成果公报;9.项目申请书;10.立项文件;11.开题报告;12.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3.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原则上会议评审,但通讯评审亦可
| 市规划办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为3-5人,副高以上职称。其中,校内专家不超过1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超过1人
| 2套。
另需:1.《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一份(不含附件);2.修改后的课题研究总报告一份;3.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意见表一份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存1套,另交材料市规划办留存
|
9
| 重点或专项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报送市规划办申请结题→市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和结题证书
| 1套
另需《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两份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5.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等级评定表;6.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意见表;7.研究总报告;8.成果公报;9.项目申请书;10.立项文件;11.开题报告; 12.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3.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原则上会议评审
| 市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
| 市规划办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为3-5人。其中,校内专家不超过1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超过2人。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另需:1.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等级评定表一份 ;2.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意见表一份;3.修改后的课题研究总报告一份(并含电子版);4.成果公报一份(并含电子版)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存1套,另交材料市规划办留存
|
10
|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
| 一般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省规划办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评审书;5.研究报告;6.项目申请书7.立项文件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著、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或通讯结题均可
| 省规划办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5人,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另需:课题成果评审书一份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存1套,另交材料省规划办留存
|
11
| 重点或专项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省规划办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评审书; 5.研究报告;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著、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评审
| 省规划办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3-5人,副高以上职称
| 2套
另需:课题成果评审书一份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存1套,另交材料省规划办留存
|
12
| 湖北教育厅高教处
|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省教育厅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教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 5.研究总报告(或专著);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著、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结题
| 省教育厅高教处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5名或7名校外专家,副高以上职称
| 5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省教育厅高教处和校科技处各留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
13
| 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指导性项目和专项项目)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省教育厅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鉴定结项审批书;5.研究总报告;6.最终成果简介(3000字左右);7.项目申请书;8.立项文件;9.开题报告;10.阶段性成果,如论文、教材、专著、专利、软件、产品、工艺或技术等;11.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
| 省教育厅思政处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应占3/5以上,副高以上职称
| 3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省教育厅高教处和校科技处各留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
14
| 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
| 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导性项目)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省教育厅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 5.《项目结题审阅表》;6.项目申请书;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项目研究报告或技术报告 、论文、专著、专利证书、产品图片、推广应用证明、获奖证书等及其他形式的成果;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
| 省教育厅科技处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3-5人,其中校外专家应占3/5以上
| 2套
另需:1.《结题报告书》单行本(不含附件) 一份;2.《项目结题审阅表》1份;3.《项目申请书》(原始件)1份;4.项目成果附件1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省教育厅高教处和校科技处各留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
17
| 湖北省职教学会
| 科研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省职教学会→省职教学会组织专家复评→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5.研究总报告(或专著);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
| 省职教学会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一般为5-7人,可均为校内专家。
| 3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省职教学会和校科技处各留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
18
| 国家开放大学
| 科研课题(重点或委托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报送国开申请结题→国开科研处组织专家评审→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5.研究总报告(或专著);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
| 国开科研处组织结题
| 国开科研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3-5人,副高以上专家
| 5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国开和校科技处各留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
19
| 科研课题(一般)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国开科研处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5.研究总报告(或专著);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一般通讯结题,需会议结题,须经国开科研处同意
| 国开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3-5人副高以上专家
| 5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国开和校科技处各留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
20
| 教学研究中心研究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国开科研处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5.研究总报告(或专著);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 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一般通讯结题,需会议结题,须经国开科研处同意
| 国开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3-5人副高以上专家
| 5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国开和校科技处各留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
21
| 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科研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组织专家评审→科技处报送市社科联办理结题→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总结报告; 5.研究总报告;6.项目申请书; 7.立项文件; 8.开题报告;9.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0.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
| 市社科联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3-5人副高以上专家
| 3套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市社科联、校科技处、课题负责人各留1套
|
22
| 省中华职教社
| 科研课题
| 课题负责人申请结题并提供全套结题材料→科技处审核材料→科技处报送省中华职教社→省中华职教社组织专家评审→课题负责人领取结题材料及结题证书
| 1套
| 1.封面;2.目录;3.结题申请书;4.课题结项审批书; 5.研究总报告(或专著);6.成果摘要(5000字左右);7、经费使用情况说明及决算表;8.项目申请书;9.立项文件;10.开题报告;11.阶段性成果,如论文、获奖、决策采纳、媒体报道等;12.其他过程性材料。
(说明:①暂时不用装订,夹好即可;②所列成果必须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期内产生、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科研成果。论文、著作需标明项目来源及编号)
| 依结题形式与评审专家人数而定。通讯评审仅需结题材料电子版,会议评审还需提供结题材料纸质版,份数与评审专家人数相等。
| 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
| 市社科联授权校科技处评审
| 科技处从专家库抽取专家
| 3-5人副高以上专家
| 6套
另需:1.《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调研课题项目结项审批书》2份;2.《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调研课题项目结项审批书》2份。
| 1.A4纸双面打印,按顺序胶装。
3.研究成果需用彩色笔标出:发表日期、资助标注和项目编号。
| 省职教社各校科技处各存1套,其他课题负责人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