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唯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武汉 430205)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符合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要求。本文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和发展现状,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对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的意义、方向和内容等方面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注重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共享资源和互助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工学结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能够融人到工作实践中去培养实际的技能,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环境和资源,对学生的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学习实用的技能。20l0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性很强,技术更新快,为了能达到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与时俱进,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的发展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必要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的意义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建设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的方向
根据诺曼·格朗兰德教学目标理论,职业能力培养可以分为明确可掌握的、明晰的可发展的和宽泛的可发展的,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体现工作需要,做到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为了使教师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专业有关内容,了解计算机技术最新的发展动态,能将对专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接触实践的项目,与企业开发人员面对面的进行科研交流,加深教师对本专业技术的理解,深入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在课程建设时要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根据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要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建设与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的内容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符合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要求,体现了发展的趋势,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团队的建立、课程教学流程的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一项职业做好准备,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将学习的东西“适应”使用,在使用中联想起其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确定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时,要把职业岗位中需要的职业能力描述出来,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突出职业教育的知识、技能的目标。通过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毕业生能够与本专业工作岗位能快速的适应。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将目标的达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培养目标要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全面发展,做到培养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构建满足职业能力需要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通过一定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更应有大量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做到理论够用,具有实用性。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融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元素,理论知识的讲授需要有实践案例,实践部分既要有校内实训和又要有校外实习。通过校内外实训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
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要以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的目标为基础,要符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要突出对专业的服务功能。
建立课程教学团队
在在教学团队建立时,既要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要有有着丰富的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还需要有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要将这些企业的教师思想、知识与能力有机地融入课程建设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途径,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设计课程教学流程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都要求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与做交替进行。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能够对企业中已经在用的真实案例进行加工,使之能够用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主体上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索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成为双向过程。对应计算机专业来说,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在互联网上都有大量可以提供帮助的学习资料,要能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要依照不同的课程内容,形成“目标-理论-方法”的课程教学方法,使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呈现螺旋式上升和可持续发展。要有严格的过程考核用来掌握教学效果,用以指导后期的教学。
结束语
高职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建立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的,要以职业能力的需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培养。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毕业生不但要学会专业的理论和知识,更需要掌握岗位群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中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元素,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的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主导思想,能提高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9-101.
[2]熊德芳.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4,(9):109-109.
[3]郭万春,郭长春,刘洪岩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1):135-137.
[4]张天华.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31-34.
[5]赖华清.基于高职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43-44.